据新华社6月5日报道,应美方邀请,当晚中方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一系列核心关切问题展开了深入沟通。这通电话,特朗普等了足足5天。在此之前,他释放出“期待与中方通话”的信号,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紧迫难题,让一贯强势的特朗普主动低头,迫切寻求与中方对话呢?咱们不妨深入分析一番。
中方4月果断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就像一记重拳,狠狠击中了美国的要害。美国军工领域对中国稀土依赖程度极深,据相关数据显示,其1900种武器系统都离不开中国稀土。像F-35战机,生产一架就至少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而美国自身储备仅能维持几个月时间。一旦稀土供应彻底中断,多款先进高科技武器的生产将被迫按下暂停键,美军备战也会遭受严重影响,这对以军事力量称霸全球的美国而言,无疑是巨大打击。
特朗普(资料图)
虽然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巴西、乌克兰的稀土矿来缓解危机,但无奈缺乏关键的精炼技术。全球90%的稀土离心萃取专利牢牢掌握在中方手中,美国本土仅有的一家具备提炼稀土能力的公司,年产量甚至不及中国一天的产量。这种情况下,美国每年超过80%的稀土都依赖从中国进口。如今中方实施出口管制,美国相关产业瞬间陷入“断供”恐慌,这也就不难理解特朗普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与中方通话,试图解决稀土供应问题了。
展开剩余67%当下,美债问题也让特朗普焦头烂额。2025年1月暂停的债务上限已然到期,美国财政部采取的“非常措施”最多只能支撑到7 - 8月。一旦国会未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美债违约将成为现实,这极有可能引发全球性金融海啸,后果不堪设想。
美财长(资料图)
为了缓解美债危机,特朗普急需中方增持美债或者延缓抛售美债。然而,在1月的通话中,中方并未承诺对美债提供支持。不仅如此,近期中方积极推进“中国 - 东盟自贸区3.0”建设,意在分散美元风险,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这一系列举动,让特朗普感受到了巨大压力,美债问题的紧迫性也促使他主动向中方抛出通话橄榄枝,期望能在美债问题上获得中方的帮助。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作出裁定,判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违法,尽管在上诉期间暂缓执行,但这一裁定无疑动摇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根基。一直以来,特朗普试图凭借关税手段在与中方的谈判中占据优势,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还拉黑中国科技企业、对中国商品展开反补贴调查等,无所不用其极。然而,中方并未被美方的高压手段吓倒,反而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如对多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开展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建立追踪系统确保出口管制有效落实等。
中方的反制措施成效显著,美国汽车、半导体和军工等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若中方在稀土问题上持续保持强硬反制态势,美方手中原本就不多的谈判筹码将很快消耗殆尽,特朗普在未来的谈判中也将更加被动。这也是特朗普急于与中方通话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希望通过对话,找到缓和双方紧张关系的办法,为自己争取更多谈判空间。
稀土产业链(资料图)
面对特朗普的急切诉求,中方态度明确且坚定。6月3日,王毅约见美驻华大使时就已强调,平等尊重是双方对话的前提条件。若美方真心希望中方解除稀土出口管制,保障其军工及AI产业链安全,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推动解除AI芯片禁令,比如解除EDA软件禁售、放宽留学生签证限制等。同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特朗普也应展现出诚意,暂缓对台军售。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为双方进一步讨论稀土问题以及中方增持美债等事宜创造良好条件。
此次中美元首通话,对于当前复杂敏感的中美关系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它既为双方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也考验着美方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从特朗普急切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方此前实施的反制措施已初见成效,在这场博弈中掌握了一定主动权。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中美之间的系统性对抗不会因一次通话就戛然而止,未来双方仍将在多个领域持续博弈。中方将始终秉持“不挑事,但也不怕事”的原则,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同时,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如中国 - 东盟自贸区3.0谈判、金砖扩容等,不断拓展外交空间,提升国际影响力,让美方的施压策略彻底失效。
发布于:江苏省